考核结果还是考核行为?这是个问题!
因为考核的目的是想了解队员的情况,想要促进他们的进步,所以,必定要设定一些指标,而这些指标的选择,也会因不同的教练就有不同的选项,但总的来说,就是两大类型,一类就是“结果性”的指标,一类就是“过程性”或“行为性”的指标。
结果性的指标是只看这个最终的数据,比如,多少秒完成带球绕杆?比赛赢了没?1分钟颠多少个球等等。
过程性或行为性的考核指标,比如,接球之前是否进行了摆头观察。队友拿球时是否根据其他人的情况选择回接或者寻找空档去接球等等。
其实,这两项指标都要包含才算是完美的,不能单一的只考核一种指标,为什么呢?因为,只关注结果,那就会过程可能会很糟糕,比如,你要求孩子1分钟多少个,那可能就会没按要求来做,只为了图快,乱做一通。
那只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也是会有弊端,比如,将球传给空档更大的队友,他可能为了能完成这个行为的考核,本来能向前的,选择往回传,而错过一次非常好的进球机会,虽然说样的选择也没太大问题。
因此,两种类型的指标都要列入到考核表中,既要有结果性的指标,也要有过程性或行为性的指标。
那具体怎么做呢?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上一周我们训练的是五人制进攻模型,那在周末的比赛中,就会对她们进行一个考核,主要目的就是看她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模型,能做到自己的职责,每个人完成10次【过程性指标加结果性指标】
如果自己持球,是不是在面对防守压力时,护住球不丢球,将球能给到回撤接应的队员,全队累计完成20次【过程性指标加结果性指标】
如果队友持球,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持球队员的前面,找到空档位置进行接应,全队累计完成20次。【行为性指标加结果性指标】
如果队友持球,面对的压力大时,是不是会回到持球人斜后方的空挡位置进行接应,并且根据对方压迫的人数多少,选择相应的人数回撤接应,全队累计完成20次。【行为性指标加结果性指标】
如果队友持球向前推进到对方球门附近,是不是有队员会前插接应,全队累计完成20次。【行为性指标加结果性指标】
在整场比赛中,全队是不是能完成10次射门(射在门框范围内),取得3个进球。【结果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