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青训小作坊的屋檐下看“教销分离” | “青训俱乐部思享会”小结②

三四线城市很多青训机构并没有标准化的教学,教练的薪资机构也简单绑定小球员续报率和新球员试课报名率。教练员无法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孩子,只能通过更好地“服务”于家长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作者:广州骏博青训俱乐部 · 汤宏博

老徐一段15秒语音和一张高铁票,把我从广州四月的艳阳天带到了长沙初夏的雨季。

“哈乐幼儿足球思享会”第一期在长沙众乐俱乐部举办,短短一天的倾听让我在长沙众乐、北京爱踢客、重庆拾贰码等一众国内青训行业标杆机构身上获益良多。

鉴于本人运营的机构是一间业务种类单一,且无市场化运营的小作坊青训机构,所以对这次思享会上提及的“教销分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亦在此分享一些本人的想法。

骏博青训创立于2014年,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每年有±1000名学员在各校内接受俱乐部的培训,无自营球场,因为所有的训练以及招生环节都在校内,至今仍未进行标准化的市场运行。

听到这里或许会有很多同行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不就是圈着“割韭菜”?其实在割的时候不也正在同时被割吗?

侃完基本面,进入正题。

“教” & “销”

在我看来,“教销分离”应该是在俱乐部分别设立教学教研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两个部门职责明确,分离而又高度统一

教学教研部门的主体是教练员,在这个情境下教练员的职责是执行俱乐部的教学大纲、编写具体的教学教案、实施教学流程、总结教学问题、反馈并解决问题等。

市场销售部门的主体是销售员,在这个情景下销售员职责是执行俱乐部的销售方案、精准筛选市场上的潜在客户、完成对潜在客户的产品销售、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消耗之后再次进行销售(续报)。

通过对两个部门的简单分析,其实可以看出二者各有各的工作,是分离的。

但为什么又说两者是高度统一的?

因为在培训行业,尤其是幼儿、青少年培训行业,客户和用户是不统一的。

家长是掏钱客户,用户是享受服务的孩子,等于无形中培训机构需要服务两方。

鉴于教销两个部门的工作是分离的,教练服务孩子、销售服务家长。

但是为了让家长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基本情况,销售员和教练员必须进行深度合作,从而形成“教练教、孩子学、销售懂、家长知”的有效沟通桥梁。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北京爱踢客,还有哪个机构真正实现了“教销分离”?(若还有大型青训机构已完成独立的教销分离,请恕晚辈见识浅薄)

站在青训小作坊的屋檐下看“教销分离” | “青训俱乐部思享会”小结②

Can I do it?

在我看来,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青训机构是不具备“教销分离”能力的。

初级发展阶段的青训机构:无自营球场或总面积不超过3000²自营球场、全职教练不超15人、学员不超1000人;

在10年内若没有遇到非常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不建议进行“教销分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资金:没钱,没足够的钱!

所谓足够,就是指在机构分设教学教研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销售、教学磨合期,因为行业内极少这样的成功经验可以用于复制或者借鉴,所以这个磨合期限具有未知性和不可控性。

磨合期:参照骏博青训一位从语言类专业毕业后跨行入职的宣传文员经历,其个人耳濡目染结合主动学习5个月才基本了解足球运动,可以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文稿编写;

在未产出的情况下,人力固定成本却在持续支出,非常容易导致入不敷出

虽然可以通过全面的入职考核从一定程度上缩短磨合期,但始终无法跳过人学习消化进步的进程。

人才:没人,没既懂体育又懂销售的人。

因为上文已经提出销售员必须“懂”,若销售员连基本的项目特点和教学理论都不懂,销售员是无法与家长(客户)进行有效的售前介绍和售后服务的。

关于“教销分离”的难度和风险是肉眼可见的巨大,但是“教销不分离”的缺点和隐患,却又让人未雨绸缪。

站在青训小作坊的屋檐下看“教销分离” | “青训俱乐部思享会”小结②

案例拆解

思享会上,老徐结合他对国内各地青训市场的了解,给我们分享了两个经典实例。

· 实例一

三四线城市很多青训机构并没有标准化的教学,教练的薪资机构也简单绑定小球员续报率和新球员试课报名率。

正是由于上文提到的“无形中培训机构需要服务于家长和孩子两方”,而俱乐部在没有标准教学产品的情况下,教练员无法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孩子,只能通过更好地“服务”于家长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这样就出现了大量教练员通过与家长“过度交流”而产生的私交情谊,以保证课程续报率的情况发生。

久而久之,出现客户认教练而不认俱乐部的现象,再进一步导致俱乐部对教练员和球员无法管理,从而最终导致教练员直接带客户单飞的恶性离职事件频频发生。

· 实例二

一二线城市不少青训机构已经开始高度重视销售板块,对教练员的销售能力、教学产品的成本控制和更高收益率的产品形态的关注,都要远高于教学本身

这样产生的一些极端现象就是,某些俱乐部内部培训重点只关注家长的需求和反馈,力求教学形式和内容都只专注于抓住家长的兴奋点,教练员恨不得训练全程只盯着家长。

长期使用薪资水准更低的萌新教练或者在校生,却对他们的教学质量不做把控和培养,教练员频繁更换“以更新换新”。

俱乐部赛事和出游活动精心筹备,而日常训练质量却敷衍了事含糊应付。

这样俱乐部的规模虽然能勉强维持,但是老用户已经开始大量流失,并且行业口碑崩坏严重。

从老徐的两个例子中,我感觉背后的原因本质上相同,只不过是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两种表现,那就是“教销不分离”带来的“服务家长”和“服务球员”两者没有明确分工导致的产品失衡

本来该“服务球员”的教练,却过度关注本来应“服务家长”的销售板块,虽然使得俱乐部在初级可以更快地发展,但是却对俱乐部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挑战,不然就有较大的发展中后期的隐患。

我想这也是像爱踢客这样少数的具备企业化管理的机构,从很早就看到的问题,从而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销分离”的大胆尝试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仅是关于本次分享会的一个小话题的延伸。

但是会后老徐和王总的叮嘱却又让我心里一紧!

“你们不要出来参观学习,又哎呀妈呀各种激动,但是回家之后动不了,一动不动”。

站在青训小作坊的屋檐下看“教销分离” | “青训俱乐部思享会”小结②

“教销不分离”该怎么办?

言归正传,既然我在上文中提到不赞成,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青训机构采用“教销分离”的方式,那么下面我就用本次分享会中,两位大咖前辈分享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来论证我赞成“教销不分离”的原因,让大家不但激动并且有理论支撑行动。

首先请出重庆地区“扛把子”——拾贰码足球俱乐部创始人雷子:

“ 要善于发现和借用“种子客户”并促进其进行“裂变”。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论述,简直不能再精准了,有种蓦然回首的感觉。

因为在骏博很多次的日常会议中,都会有教练分享某些家长如何配合教练和队伍的工作。

但是我们也仅仅是夸夸这个家长,或者让教练对这个家长的孩子更多关注,也不知道这类型的家长意味着什么。

直至听到雷子的一席话,我认为每个团队中都会存在“种子客户”,首先我们需要分辨良性和劣性,二者产生的“裂变”会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良性的。

良性的“种子客户”应具备的家庭条件较好、文化素质较高、善于表达和分享、具备团队领头羊能力的特征。

一旦锁定良性“种子客户”,就需要通过日常的关系维系来促进其产生“裂变”,而“裂变”的展现形式,具体可以分为煽动能力转化能力

煽动能力,可以作用于团队内部的向心力培养,例如外出比赛或者参加活动时,“种子客户”就能成为左膀右臂,协助教练完成组织任务。

而转化能力,可以作用于外部的生源、资源转化入内,例如学员转介绍、赞助商转介绍等。

接下来请出深耕国内幼儿足球教育领域的专家——东道主长沙众乐的王总:

“ 服务要形成标准化的“六脉神剑”。

第一、要了解客户(家长)的需求;

第二、要通过自身专业能力实事求是来评价孩子(用户);

第三、要将评价反馈给家长(客户)然后与家长共同制定训练计划;

第四、正式实施计划;

第五、待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再次将情况反馈给家长而后进行针对性调整;

第六、再次实施计划。

再次出现蓦然回首的感觉,又回想起过往那些似曾相识碎片化的记忆。

在清晰的思路、合理的架构、循序渐进实施的前提下,众乐出现了年人均效能35万的优秀员工。

年人均效能:按照众乐运营给出的教练工资红线低于40%的现状,按照35万效能,员工在拿到月薪1.1万的前提下能为公司创造约20万的营收;

众乐团队还将其公司所有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后形成了产品手册,让可视化的产品更容易令客户群体接受,从而提高销售。

青训行业的产品:可以理解为幼儿教学、青少年教学、成人教学、运动产品销售、赛事运营等;

最后通过我对广东省内各地区青训机构的调研发现,现阶段90%以上的机构都处于“教销不分离”的运营体系下。

而在这90%的机构里面,教练员兼顾销售的情况比比皆是,并且这其中超过70%的教练员,是抵触和厌倦兼顾销售职责的。

主要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愿意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算愿意做的30%也大多数做不好。

长期如此,教练最多只能尽责尽职完成本职教学工作,但却无法保证更高的续班率,机构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没有额外的精力和资金去发展自身硬件软件实力,教练个人也无法享受机构发展壮大的红利提高工资待遇。

从而进入一个周而复始的平庸旋涡内,要么被动等待机遇要么主动等待被淘汰。

重庆拾贰码和长沙众乐两家机构的运营同样处于“教销不分离”的状态下,但他们都做到了30人以上的教练团队以及2000人以上的学员规模。

相信他们的成功经验,说明存在即合理。

鉴于有这些经验,几年前业内就有不少机构提出,应该有这么一份青训界的销售“圣经”,能够有全国通用的统一的招生、收费、转化、销售的操作手册。

但是随着对这个行业的深度了解,我才发现各地青训机构的生存方式都呈现出明显的“本地化”特点。

站在青训小作坊的屋檐下看“教销分离” | “青训俱乐部思享会”小结②

像这次到场的几家哈比系机构,有政府资源型、自营场地型、校园足球型、市场招生型、家庭作坊型、教销分离型等各种形态,他们各自的生存技能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很难用一套统一的模式,来帮助大家解决和梳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正如本文中提到的教销是否分离的两种模式一样,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你俱乐部在当地的发展情况。

所以我想这才是哈比举办这样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吧。

我们不需要谁来给我们一个最优解,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个真诚和谦逊的环境下分享彼此走过的弯路。

我们不需要谁来指导我们,但是我们可以在同一个价值观下,为彼此当下的困境出谋划策。

社会青训机构作为现阶段基层足球青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振兴中国足球的重担。

希望咱们足球青训的从业者以后兜里有钱、脸上有光、腰杆有力!共勉!

最后衷心感谢长沙众乐!感谢哈比白袍魔法师老徐!

原创声明:所有内容均为哈比人原创,禁止盗用采集。

给TA赞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