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一腔热血、爱足球、爱青训行业、懂孩子、善于和孩子沟通、有想法、爱思考,他们逐渐脱离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风格,用更科学的方式教孩子。

作者:深圳站Level 2 · 徐衍行

和老徐的相识

多年前在北京工作时,我的球队“日落”来了个小个儿很不起眼,我一贯的想法是这小个儿会踢球么。

领队介绍说这是阿彪,踢球特牛逼,同时也是位足球教练,以后就由他来当我们的教练带我们训练。

我顿时一慌,我球队核心的位置不保。后来虽然阿彪被我的实力挤到了边路,但带队训练一板一眼,内容既有趣又有效,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都是同行,而阿彪就是哈比足球的老徐。

谁能想到多年后,我又来参加老徐的培训,而且是两个培训连续参加,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沉浸在哈比足球的体验中。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忠实的中国足球守护者

足球一直是我最大的爱好,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一块踢球长大,到现在踢球、看球从来没有中断过。

也是因为对足球的喜爱,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去美国攻读体育管理的硕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参与了多项体育类实习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当地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也考取了美国国家E级足球教练员的证书。

我和朋友还一起创立了美国大学生华人足球联合会,组织举办了两届的佛州华人足球联赛,佛州六所大学超过500个华人及中国学生参与其中。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毕业回国后我加入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体育营销公司World Sport Group,主要负责亚足联在中国大陆赛事的筹办、商务招商、运营等工作,参与了亚冠联赛、亚洲杯等赛事。

之后加入中国足协福特宝公司,负责中国之队赛事、足协杯、超级杯等赛事商务运营工作,参与经历了众多各级国家队男女足赛事、世界杯预选赛等顶级赛事。

在足球领域的工作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大量的不同规格的足球赛事,体验了中国球队在亚洲顶级联赛上的辉煌,也有国家队屡次失利后的暗淡,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潜力、希望,以及大量的问题。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我们都在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谁都知道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取决于后继人才,但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我们国家的文化、体制、教育方式、生活习惯都会对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和训练产生影响。

多年的足球工作经历只是让我站在了中国足球产业链的最顶端,顶层建筑的屡次失利才让我不断的向下看,看到了它薄弱的根基。

经过了这么多年在职业足球圈的各种体验,我心里对中国足球的判断愈发清晰和冷静。

我虽然深深地爱着中国足球,各级国家队的比赛从不缺席,但也明白中国足球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是没有希望的。

所以我也从一个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又一个远离足球的默默的守护者。

一言难尽,痛并爱着,你懂的……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推开草根足球的大门

离开职业足球圈后我开始创业做教育机构,慢慢的我想把熟悉的足球捡回来,尝试一下青少年足球培训。

刚联系老徐表明我来意的时候,他就反复提醒我是否确定要参加,因为哈比的内容信息量大深度高,对学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有不少的要求,他说他可不希望我成为没学懂中的一员。

看来我当年瞧不上他的时候,他也挺瞧不上我。

我当时就不服气了,我倒要看看他在教练培训方面的能力,是不是和我们球队训练时一样靠谱。

后来发现他并没有虚张声势,在哈比的课堂,一定需要带脑子思考,不断地讨论碰撞出火花,再通过观摩和实践进行验证。

而且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较高现代意识和学习欲望的开放型教练,对自身能力提升都有一定要求。

现在距离培训结束已经半个月了,我依旧能清楚地回忆起来当时所学的训练课内容。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精准

“精准”这个词,在老徐的课上反复不停地出现。

从破冰活动的小游戏,到共同分析训练内容中的教学点,再到大家对讲师表现的观摩反馈,总是听到老徐不厌其烦地强调,“再精准一点!”

正如老徐所说,一个球员的动作是否规范标准、无球跑动是否积极合理,这些都太显而易见。

不管你是球员父母、资深球迷、足球爱好者,都能看出个大概。

这看起来就是足球教练能做的事情,所以社会上有“会踢球就能做足球教练”的说法。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在L1第一堂实操课直传球中,有一个三人小组传接球的活动。

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个五人制半场大小的场地内,三人一组自由传接球移动,三组同时进行。

但是在这个再基础不过的团队传接球最小单元的活动里,球员们却迟迟做不到老徐想要达到的“自如地传接球”的训练效果。

在多次的喊停提问中,包括我在内大部分教练,都很难精准地说出到底如何提高球员表现。

大部分的答案都是“传接球不够默契”、“彼此之间传跑时机不对”、“观察和交流不够”之类的在老徐看来非常泛泛的不精准的答案。

而老徐持续的反问给了我们很大压力,但同时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怎么做才有默契?”“传跑的时机是什么?”“怎样才可以更充分地观察?”…

我们习惯的教练指导方式都非常不精准,所谓的指导要点其实更多是教练对球员的要求。

但是具体怎么帮助球员做到那些要求的知识点,却无法精准有效地教授给球员。

球员们何尝不想传接球更默契更连贯更流畅呢,但是他们由于知识的缺乏所以做不到,而这里才是教练员该出现给予帮助和体现价值的地方。

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体会到了老徐说的人人都能当教练的尴尬。

一群所谓的教练没一个能够给球员实际的帮助,却只能泛泛地像球迷和球员家长一样的点评。

而每堂训练课的每个环节,场上球员都能够在老徐精准的教学点之后,立马取得很大的变化和效果,这也刷新了我对教练这份工作的认知。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肉眼可见的训练效果

上面提到的精准教学之后的效果,老徐使用的词是“肉眼可见的训练效果”,这也是哈比的招牌之一吧。

而这样的训练效果,在两个培训课中我都有深刻的体验。

一个是在 MDCC 比赛日指导的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五人制进攻模型和八人制进攻模型的学习。

我自己也有一年多的五超和五人制国家队工作经历,但是听到老徐带来的这个五人制进攻模型,也是在我预期之外的新鲜内容。

五人制的内容进行了一天半,在第一个上午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场五人制的内部比赛,比赛质量不必多说肯定高不到哪儿去。

然后在经历了一天6个小时的训练和讲解之后,我们在第二天上午的尾声又进行了一场五人制内部比赛。但这次我们分成了三个队,球队A都是年轻的大学生,球队B是中老年教练,球队C是由两位年轻职业球员领衔的本地教练。

三支球队的特点都很明显。

球队A技术都不算扎实而且有强烈学生球痕迹,不过身体机能相当鲜活;球队B都是资深社会老球员,不过都不专业然后对抗和奔跑不够打;球队C有两位无法全勤参加本次培训的刚下队的职业球员领衔,以个人能力来说绝对是天花板了,但他们正好错过了五人制进攻模型那节训练课。

最后我们踢了半个小时的进球淘汰赛,结果球队C四场全败。

先不说一球定胜负的比赛有较大随机性,但是这半个小时的比赛中球队AB的比赛质量完全无法和一天前同日而语。

最后一场比赛我攻入制胜进球,球队B获得了最终胜利。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另一个对训练效果的深刻印象,则是在L1中一个名叫“双响炮”的实操课中,其中一项活动内容就是不停球直接迎球脚内侧推射。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和之前提到的三人一组传接球一样,对于我们成人球员来说再简单不过。

但老徐自信满满地说到,这节课后大家的脚内侧射门质量一定会有提高。

也正是因为“肉眼可见的训练效果”的体现,我们才在这个训练最后的pk游戏中达到了全场高潮,几乎全部教练都加入了两队最终pk的热烈氛围中。

不过也正是因为老徐不惜花十多分钟的时间,启发大家说出一个精准的教学点,以至于拖堂甚至少讲了“夺宝奇兵”这个训练课。

老徐你欠我的。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倒推设计思路

这个概念可能在国内最早就是由哈比提出的,我印象里最早接触这个词也是来自于他们的订阅号。

而我亲自学习了才知道,哈比的“倒推”和现如今到处都在提及的“倒推”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首先我们的训练划分出了两个概念,“Happy Time”“Boring Time”

HT指的是球员参与度最高、专注度和兴奋度最高、自由度最高、成就感最高、强度最高、决策和信息量最大,同时也是趣味最大的活动,而这往往也是每个主题下最贴近真实比赛的场景的片段;而BT则是其他所有训练中的时间段。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才依次进入“对训练主题的深度挖掘”“设定场景”“HT”“所需教学点”等各个步骤。

而正是这头四点,直接把绝大部分教练劝退,我想这也正是老徐说有很多教练听不懂的原因。

因为从培训中我们都体验到了,我们对训练主题的理解都太浅层,无法做出深度理解就找不到设定场景的依据。

而设定场景并不是静态训练下的在场地的某个场区的训练,譬如L1中“最后一道防线下的个人防守”并不是要把场地切实地摆到门前。

HT则是需要在前两步都做到的情况下,设计出最贴近真实比赛的活动内容,所需教学点又是对教练深度理解足球和精准教学点的极大考验…

培训结束时老徐坏坏地说到,倒推设计思路能听懂就很好,想要做到的话必须有更多素材和积累和模仿。

大家不要头痛我们正好有L1的课辅资料,全部是由倒推设计思路完成的动态训练教案集,里面还有…
后面我已经听不下去了,但该买还是买了。

老徐个奸商。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成为哈比系

在深圳两期培训中,我都遇到若干回炉(免费重新学习)的学员,他们都自称“哈比系”教练。

我心底一直还泛嘀咕,心想这怎么还有了点传销组织的味道。其实这次培训最深的感触,是我们还是有很大一批非常好的青训教练。

这些青训教练可能以前没有职业足球经历,也没有很强的专业背书,但是他们一腔热血、爱足球、爱青训行业、懂孩子、善于和孩子沟通、有想法、爱思考,他们逐渐脱离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风格,用更科学的方式教孩子

这让我看到了足球青训行业的希望,中国足球的希望。

“瞧不上”哈比的我,却成了哈比系教练

从我自身的踢球经历来看,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但从小踢球到现在坚持了快三十年,就是因为兴趣,因为喜欢足球。

但身边那些让人羡慕的经历过专业训练或是踢过职业梯队的球员朋友,基本已经很少踢球了。

我知道其中一个原因是与训练方式和教学风格有关。在经历了大量的以比赛结果或是选材为目的导向的枯燥训练后,不会有太多人依旧对足球持有激情。

就像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放纵玩乐,填鸭式的学习已经磨灭了大部分学科学习的兴趣。做一件事最大的内驱力源于热爱,所以教学风格或是方式对于孩子来讲至关重要。

要始终让孩子保持对足球的兴趣,激发他主动踢球和思考的动力,这样才能长久的坚持下去。

反之,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天天浸泡在静态训练和填鸭式教学中,可能进步会很快取得成绩,但同时也在消磨着对于足球的兴趣,要么很早放弃,要么限制了他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机会。

我想这就是这群教练自称为“哈比系”的原因吧。

那么,我也愿意成为哈比系的一员。

原创声明:所有内容均为哈比人原创,禁止盗用采集。

给TA赞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