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训练课,就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成功完成几个动作而已么?

当孩子在训练中达到了高成功率,无论是传球还是射门,我们就会把这种成功误解为孩子“已经学到了东西”,并潜意识地认为,孩子会把这些所学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比赛相关的场景中。

《欧洲青训,到底练不练基本功》

👆

之前一位定居西班牙的中国爸爸分享了他儿子在西班牙学球的见闻,说到了欧洲青训对于基本功训练的现状和认知,在不以每周堆积基本功训练量的前提下,不仅能保护孩子免受过度训练带来的潜在伤病,更重要的是,欧洲孩子的训练课设计更加贴近真实比赛,早期完全专注于培养孩子对足球和比赛的理解阅读能力。

而基本功,则是在日积月累的合理训练时长的累计下,慢慢完善成型,而相比国内大部分日常的训练课都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不理解的疑惑:

中国的球员为什么基本功都很不错,但一旦开始比赛,就像个“木头人”一样呢?

独立的基本功训练

我们一直对球员在场上如何去阅读比赛并作出反应这个机制很感兴趣,孩子的决策能力、以及对瞬息万变的比赛场景的适应能力,是决定他是否是一个更理解比赛、更具创造力的球员的最重要因素。

相信大家都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低年龄段譬如U8的赛事中,我们的孩子是能够看出在基本功方面的优势,并且为我们孩子的比赛带来一些优势。

而到了14岁左右的年龄段,我们的孩子已经在国际赛事上表现出比较吃力的状态;18岁以后的成人组比赛,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各方面的差距已经显露无遗。

在早期的德国和英国(以及一直以来的中国),传统的训练孩子的方式,更注重脱离比赛的技术动作训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基本功练习。但慢慢地,他们就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够妥当。

在经过大范围并且深度的变革之后,现在欧洲的青训理念都偏向更少的独立基本功训练,这背后有怎样的原因呢?

在我们看来,单独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没有太多变量的单一活动。

它的确会培养出孩子更好的脚下技术、更规范的动作以及独立处理球的能力,但它无法培养孩子对比赛的理解和适应,甚至还会阻碍他们在这方面的摸索。

球员对比赛环境变量的适应和快速、甚至是本能的反应,其实就是来自于他们对周围信息的解读和决策。
我们经常会探讨外国孩子和国内孩子踢球时的区别,总是不解于“中国孩子怎么上场了之后就比较呆滞死板”这个问题。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做独立的基本功练习的时候,孩子们完全不用考虑周遭的一切,在一个固定视野里做一个没有挑战和压力的练习。

而真正的足球运动或者说比赛,球场上的一切瞬息万变,每一秒的画面都有巨大的不同。

如果我们能更多地在孩子们的训练中加入这样的练习方式,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适应快节奏高速变化的环境,那么还会担心他们在球场上成为“木头人”吗? 

你的训练课,就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成功完成几个动作而已么?

为什么我们如此注重基本功?

之所以我们会觉得“一定要先学会基本技术动作才能理解足球”没有什么问题,是因为我们很少从孩子的成长角度,去考虑足球教育,我们思维和认知,总是止步于一些看上去“即时性”很强的成功感。

比如,国内大量的训练课设计,就只是为了孩子能够完成其中流程化的一套动作。

这些独立的基本功练习套餐,就像是为孩子们准备的学期成绩单,完成了、做得漂亮就好像意味着孩子们真正学到了、理解了。

我们的教练经正在经历一个误区,混淆了孩子“表现”和“学习”的区别。

我们的教育体制,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固有思维,觉得孩子的足球训练,必须要有非常高的成功率,而孩子的任何失误都是不好的、错误的。

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多训练课程设计的前提,就是为了保证高成功率。

这样,当孩子在训练中达到了高成功率,无论是传球还是射门,我们就会把这种成功误解为孩子“已经学到了东西”,并潜意识地认为,孩子会把这些所学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比赛相关的场景中。

这种潜意识地概念转化,就好比是觉得绕标志物带球的训练,是为了让孩子学到过人的技能一样。

不,孩子学到的,永远都只是绕标志物带球,而不是过人。

你的训练课,就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成功完成几个动作而已么?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伪教学”?

我们仔细想了想,似乎有三个问题在麻痹着我们:

  1. “熟能生巧”;
  2. 教练和家长,看到孩子们在训练课中,跟随指令“成功”完成了一套动作,会感到非常满足;
  3. 似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这么教。

再反过来想一想,之所以独立的基本功训练课如此普遍,正是因为它们的高成功率,比如孩子在5分钟内传球200次,这相比让孩子理解什么时候该传球,完全是两种难度的任务。

“即时性的成功感”,会让教练,以及孩子都觉得,自己学会了传球。

但学会,和理解,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等级。

这两个等级之间的差别,就是孩子将技术转化为比赛决策的能力

之所以我们会在独立的基本功训练上,产生习惯性的心理需求,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的短视和无知,和所有其他教育一样,我们习惯了某一些“即时性”、能够看到的成功,并将它们误认为是孩子的成长。

虽然说,独立的基本功训练的确会培养出孩子更好的脚下技术、更规范的动作以及独立处理球的能力,但它无法培养孩子对比赛的理解和适应,甚至还会阻碍他们在创造力方向上的摸索和成长。

球员对比赛环境变量的适应和快速、甚至是本能的反应,其实就是来自于他们对周围信息的解读和决策。
比如对比赛规则、比赛环境的理解,他们会开始了解、适应和快速处理任何场景中出现的变量,而这些变量,才是决定当时球场上技战术的关键。

但独立的基本功,却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的。

在孩子早期,就让他们体验接触更多比赛场景相关的训练,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额外重要。当教练让孩子要避开这个标志物、去到那个区域、往那个方向传球等等,孩子是否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否只是在为完成这个动作而做,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你的训练课,就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成功完成几个动作而已么?

万物都应该“与比赛相关”

当我们的训练设计得与真实比赛无关,而只是因为教练的“想当然”,或者是因为之前自己接触到的训练就是这样的。

那么孩子到了真实的比赛场上,发现一切都和自己长期的练习内容不一致,肯定会出现问题。

足球,基于比赛场上动态的信息和团队中交流的信息,是一项需要大量并快速做出决策的运动。

每一节训练课的设计,应该包含更多的“足球动作”的选择和可能性,每一个场景应该让孩子身处动态的变量之中,把场上的决策权留给孩子。

教练的直接指令,更多的应该放在规则的建立上,而不是自己主导整节训练课的一分一秒,把决策权交还给孩子(比如传统的传球训练,A传给B、B传给C就是根本不涉及决策的训练);教练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训练课的设计上,也就是每节课的主题和各个环节的规则。

主题导向性更明确的规则,能引导孩子识别出一个特定大小的区域内,有多少个球员,有多少个球,换句话说,当孩子开始留意自己周边的场景、分析所得信息的反馈时,他们就能够做出更好地决策。

这样的思路其实就是为了贴合“与比赛相关”的基础。

当我们的教练开始注重设计各个环节和比赛相关的“游戏”,并且灵活运用规则的力量,让训练更贴近真实的比赛的话,孩子们的决策能力和创造力自然会一直发展。

原创声明:所有内容均为哈比人原创,禁止盗用采集。

给TA赞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