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部分人会觉得,中国没有多少喜欢踢球的孩子,但事实是,这么多年来的体教分离,以及90年代这一代之前的父辈,心中足球(以及体育)在孩子早期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认知,都没有什么过多的改变。
毕竟在那个年代,说实在话,大部分家庭刚刚开始生活有所好转,读书仍然是公认最好的出路。
教育体系其实和青训体系是一样的,不会亘古不变,都会随着人民精神生活的变化和价值观的演变,不得不自我发生变革。
而足球(以及体育)在粑粑嘛嘛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也正在发生着一轮变革。
这样的变革,与体训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同样重要。
中国现在不缺喜欢踢球的孩子,最缺的是真正理解体育对孩子早期成长的价值的家长,以及优秀的青训教练。
下面是一个我们2016年在南京某小学的采访,很想问问校园里支持孩子踢球的父母和老师们,现在的情况有改善么?

阳爸
“咱们的小孩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踢球?”
阳爸的家乡在山东,是鲁能多年的忠实球迷,阳爸不仅看球,踢球更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经常踢球的阳爸拥有阳光的外表和健康的体型。因此,虽然阳爸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了,第一眼还是没敢把阳爸的年龄往30岁以上估计。
除了看球踢球,阳爸最大的乐趣就是和鲁能的球星们合影了。不仅是自己,还曾经抱着儿子到鲁能下榻的酒店去找球员们合影。
在这些家长中,阳爸是为数不多的热爱足球并且了解足球的人。
阳爸的儿子今年刚刚入学,选择这所学校,除了离得近,还因为看上了这所学校的足球氛围。
“你知道吗,这所学校每个孩子入学就发个足球!”阳爸说到这里的时候眉开眼笑,让我也想起了拿到自己的第一个足球时的兴奋。
而在谈到足球兴趣班的费用时,阳爸回答:“一个学期几百块钱,现在大家都能出得起。”看得出来,虽然孩子入学没多久,但阳爸对学校很是满意。
但在谈到孩子时,阳爸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送孩子来就是来玩玩的。”
“玩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阳爸的回答中。
阳爸说,他对孩子踢球没有抱多大希望,虽然平时也经常带着孩子去踢球,但是他自己觉得孩子没有踢职业足球的潜力。
“要是他在学校里踢得好了,能进校队,我肯定是高兴的。但是职业足球嘛,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反正现在送孩子来踢球,就是玩玩嘛。”
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态,阳爸也很少和孩子交流足球课上的事。自然,阳爸也不知道教练在足球课上布置了哪些训练。
“我儿子回家以后从来不会主动说的,有什么也是和他妈妈说。”
当被问到是不是因为训练过后孩子累了的原因时,阳爸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吧。小孩子这个年纪很快就好了,晚上估计就又跑起来了。”

在聊到附近的球场时,阳爸了若指掌:“那里有一块球场,要出钱的,300块一个小时。”
虽然阳爸的经济状况不错,但他还是喜欢到免费开放的球场去踢球。
“付费的球场,其实条件和外面的也差不多。我平时都是到那所大学的球场里去踢的。”阳爸指了指学校附近的某所大学。
“很奇怪,里面的学生都不去踢球的。平时球场都是空着的。”
在聊到青训时,阳爸皱着眉头,迟疑了一下,说:“人家欧美的球员,就是比日韩的厉害。日韩的球员,又比我们的厉害。你说,咱们的小孩,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踢球啊?”
阳爸的圈子里有不少足球人,鲁能的领队,曾是阳爸在山东工作单位的老总。
此外,阳爸还有一位从事青训行业的亲戚,他们之间关于足球也交流过几次。然而,这些足球人,似乎都没能解决他的疑惑。
鑫爸鑫妈
“孩子太小了,还没想那么多”
鑫爸鑫妈的儿子今年三年级,是个“小胖子”,和鑫爸的体形很是相似。
爸妈送他来到学校时门口,距离训练已经开始几分钟了,急得他连连摆手:“你们不要送了,我要迟到了。”一边说一边跑向了球场。
在问到为什么要送孩子来上足球兴趣班时,鑫妈笑着说:“当然是想着给他减减肥啊,结果练了两年也没见他瘦下多少来。”
“他虽然有点胖,但是踢球踢得还不错的。”提起自己的儿子,鑫爸脸上忍不住挂起了自豪的微笑。
“一年级入学没踢多久,教练就把他调到了提高班,在提高班里一直待了两年。”

那为什么现在又回到周末的足球兴趣班了呢?
“他说提高班的那个男教练太凶了。兴趣班这个教练是女的,要求松一些。”
孩子觉得提高班的男教练太凶,会不会是因为教练安排的训练内容太多太难,孩子觉得负担太大?
鑫妈想了想,说:“不会吧,我家孩子上这个班很久了,一起上的孩子的父母我们都认识的,也没听哪家父母说训练量大的。”
鑫爸接着说:“我们也不是很懂足球,平时教练训练的时候家长也不能进去看的。不过提高班请的教练都是专业教练,应该没问题的。”
虽然对足球不太了解,但鑫爸鑫妈还是很乐意和孩子聊训练中发生的事情。
“这点和我一样,爱说话。”鑫爸呵呵笑道。“他平时放学回来不怎么说话,不过训练回来就有话说了。足球训练那些东西我们也听不懂,就听他说好了。”
幸好,孩子在上提高班时一个星期要上三次训练课,平时也不怎么想踢球了。
“如果儿子想踢球,我还真没办法。场地我们也不知道哪里有,也不会踢。”鑫爸摊手说道。
那么,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接受专业的足球培训呢?“孩子现在还小,我们没想那么多。先踢着呗。”鑫爸表情很是轻松。
“我觉得就算要让孩子踢球,小学也得上完吧。”因为觉得孩子还小,两位家长也没有了解过南京市的青训机构。
“反正离孩子小学毕业还有三四年,到时候再看也来得及。只要孩子愿意,我就支持他。”

斌爸
“只要他想,我就支持”
上一个时间段的兴趣班还没有结束时,许多孩子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校门口,凑在一起嬉戏打闹。
在追逐的过程中,一个穿着阿根廷梅西球衣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被水泥地给磨破了。
笔者上前用清水浸过的纸巾帮他擦了擦伤口附近的灰尘,那孩子一直安安静静,家长也没有出现。简单处理结束后,他又重新加入了追逐别的孩子的行列。
直到训练班开始,那孩子跟着教练去到球场之后,他的家长——斌爸才出来向我道谢。道谢过后,斌爸看着周围没有孩子,便从包里拿出了烟点上。
吸了一口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摔伤了,知道我为什么就在这里坐着吗?这次知道了会摔破膝盖,下回他就会注意脚下了。让他自己去想,我是不会管的。”
说完,看到我在一旁点头,斌爸“嘿嘿”地笑了起来。
斌爸毕业于南师大,但选择了下海从商。
“怎么教孩子,我有自己的一套。”说到这里,斌爸微眯着眼睛,很是自豪。
“孩子要做什么我不管,除非必要,结果怎么样我也不管。你看他摔倒以后不哭也不喊,就是知道我不会管的。”
虽然说着“不管”,但斌爸对儿子的关心未减一分。“这个足球班是他自己要报的,也有几年了。我平时忙,就想着周末送他来这里踢球。我可以陪陪他,自己也可以休息会儿。”
足球兴趣班的训练时长一个半小时,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后就离开了,但斌爸一直等在校门口。学校的门卫和斌爸闲谈了几分钟,显然是很熟悉了。
送孩子来上足球班,也给了父子俩更多交流的机会。
“你别看我儿子那个样子,回到家以后能说呢。”斌爸笑道。“足球班上的事情也会和我们讲,不过我不看足球,也听不懂。”
足球班的训练内容,斌爸并不了解:“学校不让我们进去,不过这所学校的足球班和足球队名气挺大的,没什么问题。”
谈到孩子的未来,斌爸的态度很明白:“只要他想,我就支持。”包括足球也是一样的。
“孩子踢球踢得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也看不出来。如果踢得好了,进校队,甚至是想要踢职业足球,我都没有意见。我不觉得一定要让他像我一样读大学,只要他自己不后悔,我就支持他。”
虽然没怎么接触过足球,但是斌爸接触过青训相关的领域。“我的一位南师大的师姐就是做这个的,前段时间还见过她,似乎准备出国培训。”
同时,在足球改革方兴未艾的现在,斌爸也正在考虑涉足青训这一行业。
“像你说的青训机构,我之前也了解过。南京奥体中心那里有很多闲置的球场,几个朋友想和我一起搭伙,租用场地开办青训。”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困难。
国内一直以来没有建立起足够规模与足够完善的青训体系,带来的不仅是球员数量与质量的缺失,还有相关人才培训机制的落后。
“资金不是问题,但是我们找不到教练,也不知道去哪儿找。”斌爸有些无奈。
足球班结束后,斌爸迎着孩子拿出准备好的干毛巾,蹲下来为孩子擦汗。
当我提出拍照的请求时,斌爸说:“可以啊。”想了想,又说:“你给他拍吧,我不习惯被人拍照。”
最后,我也只能拍下了他们的背影。

x爸x妈
“孩子喜欢踢球,我该怎么办”
阳爸热爱并且关注足球,也乐于培养孩子对于足球的兴趣。然而,正是因为阳爸对国内足球的关注,使得他对职业足球失去了信心。
对于许多已经为人父母的球迷来说,阳爸所想正是他们所想。
在目睹了中国足球渐渐跌落深谷之后,他们对职业足球已很难再看好。
虽然对足球的热爱会让他们的孩子仍有接触足球的机会,但可以想见,除非国内的足球环境得到确实的改善,否则这些家长是不会让孩子成为职业球员的。
鑫爸鑫妈对足球并不了解,只是因为孩子的兴趣而让孩子接触足球。他们对职业足球的现状和前景了解不多,虽然并不排斥让孩子踢球,但还是更倾向于让孩子读书工作。
在这一方面,他们代表了大部分普通家长的想法。
对于他们来说,让孩子接受直至大学的教育,并且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比较理想的人生道路。
相比之下,职业足球自然不会是他们的首选。
斌爸对足球也并不了解,但他愿意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包括职业足球。
对于许多热爱足球却苦于家长和学校束缚的孩子来说,拥有这样的家长可谓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斌爸经商已久,有经济实力支持孩子踢职业足球。
在国内,相比于义务教育,职业足球青训机构少却不精,学费也不低,只有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才能有底气支持孩子投身风险较大的职业足球。
无论这些家长的看法如何,从他们的回答中都能看出:青训机构的数量与专业程度是不够的,甚至比场地建设的情况更加值得关注。
除了青训教练,家长的理念也是需要转变的。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很少知道训练的具体内容,在训练过后与孩子的沟通都只停留在交流的层面上,没有也不知道应该有配合教练深化训练成果的意识。
这是因为家长们对青训的了解普遍不够。即使是热爱足球的球迷,大多数对青训的认知也是“教练总揽一切”。
最好的青训,绝不是教练单方面能够提供的。
家长需要了解训练课的内容与意义,并知道应该怎样调节孩子的饮食、作息以及所处的家庭氛围。
只有家长与教练正确配合,才能培养出技术意识俱佳的优秀球员。
在这一方面,也对青训教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